总站 | [切换城市]
职场心语—40岁了,还要投简历找工作
日期:2021-04-28 浏览
突然想写这个话题,源于早上看到一位90后CEO写的篇招聘文章,提到职场中年人时表达2点:

1、年龄就是原罪,和年轻人生活在不同网络内容和社会环境里,文化、语言和思维方式不是靠好奇心和努力就可以改变。

2、40岁的中年人,如果还是通过投简历找工作,大部分是不怎么行的人。

事实上他说得没错,但当我看到时,就像刀子刺到心。因为我正是他口中所说将近40岁,却还只能依靠招聘网站投简历的中年人。

最近公司业务不景气,我也在投简历找工作。对外说的好听是在看新机会,实际上在等待寥寥无几被人挑选的可能性。

已经很久没有猎头给我打电话了,我只能每天打开招聘网站,不断刷新是否还有新机会,这几乎是我唯一能接触到工作信息的渠道。

前天碰到一个90年后做到300人团队COO职位。他所管辖的业务范围和团队规模,把如今的我远远甩在身后。越看他们,越觉得我不中用,内心泛起的更多是羡慕和酸楚情绪。

每次刷到岗位工作年限5-8年时,我都会小心翼翼地把手指挪开,怕不小心把40岁的简历发送出去,遭受到对面HR的鄙夷。因为我以前也是如此面带微笑,语气和善但内心鄙夷过比年纪大的求职者。

到这里,你肯定会认为我是一个无能力、人脉、上进心的3无中年人,但我并没有想象中那样不堪。

最近一段时间,我梳理回顾过往职业生涯,试图从其中分析,我是如何从开局还算不错,沦落为只能依靠招聘网站投简历找工作:

1 自视甚高,在稳定期裸辞出来创业失败

我一直在互联网行业,前半段职业生涯发展得还算快速和稳定。年轻时也在大集团工作过,拿过部门、公司层面的奖励,带团队也做过几百亿的业务成绩。

人在有点小成绩时,往往会迷失,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觉得在一个公司呆时间太长,周边环境没有太大变化,自己能力还算可以,总有一颗骚动的心,想跑出去外面看看,加之当时发展遇到瓶颈,所以出来和朋友做关于本地生活项目。

从现在看,只能算基础能力还算扎实,但缺乏战略规划和商业洞察力,这为我后面裸辞创业失败埋下伏笔。

当时觉得终于自己出来干了,自己为自己赚钱,再也不用看老板脸色,哥自己就是老板,只要坚持在加上自己能力,肯定能出人头地,于是二话不说热血沸腾投入其中。

创业阶段不需细说,失败原因:对项目太乐观,说直白是缺乏商业洞察力。这东西说起来很虚,但实际在工作里表现为:对 项目所在赛道体量,营收上是否具备可增长、复制性的可能性?这些问题思考不深刻。

我们当时太关注用户需求、业务闭环、运营路径,结果在创业一年半后,虽然在局部做出了不错数据,但进行扩张复制时,才发现成本如此之高。随之关闭项目,结束了公司。

如果你现在面临和我当初差不多情况,我建议你:

1、 创业绝对是9死1生的游戏,它并没有你想象当中的热血沸腾,要理性评估好自己的能力和项目。

2、 如果你在公司是一位优秀的操盘手,多将自己思考层面提高一些,要“像老板一样去思考”这个很重要。它可以帮助你跳脱日常事务,从高往下看。在事务本质线上去思考。

3、 出来创业前,你需要到一线去和目标用户沟通,体会业务“水温”,能增强你做对判断的可能性。不要全听合作伙伴的描述,首先要相信自己的体验。

2 跨行太频繁,业务资源和人脉关系得不到积累

如果第1条是我错误的原点,那这条几乎是我职业生涯后半段连续走低的根源。

在创业时并没有赚到钱,每个月收入也不高,公司关闭后我需要有收入,于是开始大量面试。当时的面试对于我并不是难事,定期会有OFFER。但由于自己可笑的虚荣心,拒绝了现在看来比较好的机会(人总会这样来后悔)。

当时找工作的目标是高薪资,我需要把经验变现,人变心浮气躁。每次我选择的团队,基本会在1年内业务发展遇到瓶颈而关闭,结果只能在不断找工作的路上狂奔,饮鸩止渴。

我至今还记得一件事:当时和女朋友去超市买东西,她挑了几包卫生巾,付钱时我摸摸了口袋,穷得连卫生巾都帮她付不起。还好她善解人意,知道我的窘迫,对我笑了笑把钱付了,我当时内心无比难受,还要强装微笑。

在5年内,虽然一直在互联网圈,但我换了4个垂直行业,从本地生活—大健康—直播—社交电商,只不过在岗位上保持着一致性。

所谓的 换行不换岗。

每当我回顾近几年的经历,总是在叹息,哪怕我在一个行业扎根4-5年,沉淀对行业理解,业务人脉,也不至于有如今被动。

因为频繁在不同行业跳动,换了工作后前一波朋友自然疏于联系,加之在行业年限短,朋友很难推荐机会。

给年轻人建议:

并不需要一定在某个行业呆很久,重要是你跳槽时,要考虑技能适配和行业之间的关联度。

举个例子:我一个朋友,在电动汽车行业干了6年,现在跳到锂电池行业,这2个行业本身就存在紧密关联。他在电动汽车行业积累的资源、能力、经验可以快速复用。

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大名词,它和细分领域结合越来越紧,看似你在互联网,但身处具体细分领域会完全不一样。

3 加入小公司的恶性循环,导致没有机会接触大平台业务视野的机会

你会发现,有很多大公司人在跳槽时,会相互跳来跳去,因为大家体量相当,做起事情来配合顺手。如果你一直呆在小公司,其实很难感受百万数据量的冲击。

随着年龄增长,进大公司的机会窗口关闭,概率上小公司业务很难逃开关闭结局,这时你选择余地越来越小,能够接受你的团队只能是重复不断的小公司。

肯定会有人说,你呆了那么多公司都倒闭,证明你这个人能力也不怎么样。如果你硬要这样说也没错,事情没做成每个人都脱不了干系。但有时候一个人对团队业务的影响有限,特别是小公司在资源、体量上不具备优势时,竞争往往更加惨烈。

4 好面子,不愿意求助朋友让其推荐工作机会。

抛开业务层面,好面子是我的人性弱点。虽然最近几年所有改善,但在当初你让我和朋友说:来,给我介绍一个工作吧,我现在混得并不怎么好。这比杀了我还难受,本质还是无法面对自己的无能和失败。

所以我更愿意在招聘网站上和陌生人沟通,也不愿意让熟悉的朋友知道我凄惨境地。虽然陌生接触转化率低,但它能让我披着黑色夜行衣,没有人认识我,对于我来说也算是一种可怜的安全感。

如果站在现在,我绝对会告诉你:

面子根本一无是处,可怜的是你那一点点毫无用处的自尊心。

作为成年人,当你没钱没有好的发展机会,那才会让别人看不起来你。如果丢掉面子可以换取这些,趁早把它丢掉,这个社会以结果论输赢。

这4点问题基本能概括,我从开始拿着还算不错的牌局,打到后来凌乱无比。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经历总结,不具备普遍性。如果有人和我有相似处境,可以参考上面几点建议。

40岁了还在投简历找工作,这绝对不算成功,但也不能妄自菲薄,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不管如何我们都要负重向前行。

在当你感觉到人生黑暗绝望时,只要记得这句话:世界给你关闭一扇窗户,肯定会为你打开另外一扇。

经过这几年的积累,踉踉跄跄走到现在,我也在不断总结提炼自己能力、资源。

频繁换行对我来说缺乏沉淀,但它给了我另外一扇窗:
1、见过和实际经历过太多失败的项目,我经历过团队在半年内巨增200人,又在半年内只剩不到10人。通过这些让我在业务方向上判断有更深洞察。

2、即使频繁跳槽但我一直坚持:换行不换岗。也正是如此,我在业务运营体系的横向有沉淀。它帮助我提升体系化思考能力,即使面对不同业务场景,我会能做快速反应。

我虽然在找新工作,但也同步培育出几条业务线,虽然收入不多,但它们能给我希望,我的人生也会因此出现其他可能性。

不排除,我会现在培育项目基础上,再次出来创业。但显然,这次会比几年前对业务判断更有把握。

曾经和朋友开玩笑。像我们这代80后,互联网是一个全新行业,国企、传统制造业的职业生涯发展并不具备可参考性,没有先例指导我们这帮人该如何转型,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

这几年我最大的感悟:年龄大并不是你前进的拖累。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尴尬阶段。你需要对生活乐观、对自身有客观认知。人很难看清自己什么行,什么不行。当你看清自己+专业能力+乐观态度,你肯定不是混得最差那个人。

最后我想说:每个人在高处时,会高看自己。在低处时,会低估自己。

这是很正常,但当你身处低谷时,依旧要保持希望。

当你熬不过去,你可以看到,有一个40岁还在投简历找工作的人,还能保持适当的自信,你也可以做到。


作者:隔壁紫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