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 | [切换城市]
认知觉醒:高手过招原来比的是专注力
日期:2022-06-15 浏览
一位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在做什么?”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问:“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说:“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这样的小故事你是否听过,老和尚得道后还是做着原来相同的事情,也许你会觉得他好无聊,他人生毫无意义,得道前和得道后又有什么区别呢?

《认知觉醒》这本书告诉我们,这就是身心合一,老和尚得道后就开启身心合一模式,那就进化成另一种状态,就像我们神话电视情景中,得道升天,得道成神。

我们之所以是“凡人”大部分都是因为处于得道前的状态,就是俗话说的分神。

跑步的时候腿脚在动,脑子里却考虑明后天的安排;

吃饭的时候,嘴巴在动,心里却在担忧与他人的关系;

睡觉的时候,身体不动,思绪却像瀑布一样倾泻而出……

可是不知觉中这种状态会让我们徒生烦恼、渐生愚钝。它正是我们烦恼和无能的来源。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分神?该如何提振我们都注意力,做到身心合一,成为优秀的人?

01 为什么会分神?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经历着什么,只要现实中稍不如意,我们就可以让思绪上天入地,瞬间逃离困境,享受想象中的舒适和快感。换句话说,就是分心走神的成本太低,而人的天性又是急于求成和避难趋易的,所以在默认情况下,我们都会不自觉地待在精神舒适区内。


一、觉得当下太无聊,所以追求更有意思的事情。

学生觉得读书写作业太无聊,写着写着拿起Ipad看起来电影,打起了游戏。

上班族觉得终日被安排在任务中觉得无趣,忙里偷闲刷个新闻娱乐,放松一下。

农民觉得身处田埂劳作太枯燥,田头休息召集几个人打起牌来。

二、觉得当下太痛苦,于是追求更舒适的事情。

爬山爬到半山腰腿如灌铅,呼吸紧促,干脆去坐个电缆车。

终日埋头于题海中,脑子发懵,眼睛疼痛,去喝茶追剧追得半日清闲。

马拉松跑的腿都断了,干脆放弃……

02 学习专注力,需要主动深度沉浸

身体感受永远是进入当下状态的最好媒介,而感受事物消失的过程更是一种很好的专注力训练。它提示我们,身心合一的要领不仅是专注于当下,更是享受当下。
享受当下需要刻意练习深度沉浸,该如何打开深度沉浸模式?

第一,有定义明确的目标。

比如你要练琴,那就告诉自己:“连续三次不犯任何错误、以适当的速度弹奏完曲子。”而不是“我要练琴半小时”这样宽泛的目标。目标定义越明确,注意力的感知精度就会越高,精力越集中,技能越精进。如果目标太大,那就将它分解成小目标,这样做也是为了使目标更具体、精细。

第二,练习时极度专注。

沉浸的关键是要做到“极度”专注,也就是说,在短时间内投入100%的精力比长时间投入70%的精力好,因为专注的真正动力并不是毅力和耐心,而是不断发现技巧上的微妙差异和持续存在的关注点,精力越集中则感知越细微。

极度专注不仅是学习的关键,也是灵感的来源。如图4-2所示,作者芭芭拉奥克利曾在《学习之道》这本书中这样介绍:大脑在学习的时候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意识”的专注模式,另一种是“潜意识”的发散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我们可能找到答案,也可能找不到答案,因为真正的答案不一定在我们意识关注的脑区。先保持极度专注,想不出答案时再将注意力转换到另一件与此毫不相干的事情上。即事前聚精会神,让意识极度投入;事后完全忘记,让意识彻底撒手。这样,灵感和答案就会大概率地出现。

阿基米德就是因为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鉴定皇冠真假的办法,所以准备去公共浴 室彻底放松一下,但在他的身体进入澡盘的那一瞬间,溢出的水就给他带来了灵感。很多例子都表明,科学发现或其他智力上的突破都是在当事人毫无期待、正在想别的事情的时候出现的。

可见,好的学习模式是,在做A的时候彻底关注A,在做B的时候彻底关注B,A和B两件事情之间有非常清晰的界线。李大钊也说过:“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说明界线分明的习惯对人性情和能力的培养都很有好处。

第三,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一般而言,不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识别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以及为什么会存在不足。缺少反馈,我们既容易出错,又容易走神,而且很难快速提升个人能力。因此,有教练指导是极好的事,有老师批评也是好的,闭门造车式的练习不仅容易让人分心走神,也会让自己长期在低水平层面徘徊。所以,想方设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反馈是不断精进的重要条件。如果条件有限,反馈也可以通过书籍影像、与他人交流或者自我反思来获取。

第四,始终在拉伸区练习。

一味重复已经掌握的事情是没有意义的,但挑战太难的任务也会让自己感到挫败,二者都无法使人进入沉浸状态,好的状态应该介于二者之间。

我们每个人都必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因喜欢一件事而沉醉其中,忘记时间,不知疲倦,不管这件事是娱乐消遣还是学习研究,这种沉浸都是可遇不可求的自发状态。但若想在某方面有所成就,就不能依赖这种不稳定的自发状态,必须建立稳固可靠的行为模式。因为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兴趣,还有让人心生畏惧的核心困难。

也就是说,我们每天都要做那些让自己感到有些困难但又可以通过努力来完成的事情,即跳出舒适区,避开困难区,处在拉伸区。

依据上述四点建立主动沉浸的行为模式,时常练习则能将其固化为深度沉浸的底层能力,从而辐射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家里孩子练钢琴时,之前都会要求新学的曲子弹10遍,只要次数够了,任务就完成了。学习了主动沉浸的行为模式,可以先听她弹一遍,发现有很多不熟练、易出错的地方,先要求她只练第一节,后面的先不练(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然后只练刚才弹错的地方(在拉伸区练习),只要能连续流畅地弹3遍不出错就算完成(目标具体清晰)。练习过程中,及时纠正她的指法和按键错误(及时有效的反馈),这样,就会很快进入了专注状态(沉浸其中),不一会儿就把第一节弹得很好了。

以上深入沉浸的模式练习方法你学会了吗?相信通过学习这些方法大大提高了你专注力,成为你所在行业的高手,进入“得道”状态,那将是另一番人生状态。

《认知觉醒》这本书可以帮助你自我成长的工具书,它干货满满又轻松易读,可以改变你的想法和认知帮助你走出焦虑和迷茫,让你拥有清晰的认知,明确的目标,平和的情绪,坚定的行动力,让你不仅仅了解自己,也看清世界,掌握自我成长的底层逻辑,开启自我改变提升和成长的原动力。

但是,这本书还是以实践和改变为核心一切不以行动和改变为目的的阅读都是耍流氓,浪费时间和生命,只是自我感动却没有什么真正的成长。

这个世界就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所以你一定一定要努力呀!